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信息系统是面向显示世界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应用的,是为了提高人类活动的质量、效率而存在的。信息系统的目的、性能、内部结构和秩序、外部接口、部件组成等由人来规划,他的产生、建设、运行、完善构成一个循环的过程,这个过程遵循一定的规律。另外信息系统建设周期长、投资大、风险大,比一般技术工程有更大的额难度和复杂性,其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其生存环境的变化,要不断维护、修改,当他们不再适应的时候就要被淘汰,就要有新系统代替老系统。
为了工程化的需要,有必要把这些个过程划分为一些具有典型特点的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工作方法,阶段中的任务也由不同类型的人员来负责。这个过程成为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软件在信息系统中属于较复杂的不见,可以借用软件的生命周期来表示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软件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
可行性分析和项目开发计划
需求分析
概要设计
详细设计
编码
测试
维护等阶段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简化为
1 系统规划(可行性分析和项目开发阶段)
2 系统分析(需求分析)
3 系统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
4 系统实施(编码、测试)
5 运行维护等阶段
另外,为了便于论述针对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还可以简化为
1 立项(系统规划)
2 开发(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
3 运维
4 消亡
四个阶段,在开发阶段不仅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还包括系统验收等工作。
如果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看,项目的生命周期有划分为
启动
计划
执行
收尾
4个典型的阶段
4阶段的生命周期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立项、开发、运维及消亡四个阶段。
1.立项阶段
即概念阶段或需求阶段,这一阶段根据用户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需要,提出建设信息系统的初步构想;然后对企业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形成《需求规格说明书》并确定立项。
2.开发阶段
以立项阶段所做的需求分析为基础,进行总体规划。之后,通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验收等工作实现并交付系统。
3.运维阶段
信息系统通过验收,正式移交给用户以后,进入运维阶段。要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系统维护是一项必要的工作。系统的运行维护可分为更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等类型。
4.消亡阶段
信息系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系统更新改造、功能扩展,甚至废弃重建等情况。对此,在信息系统建设的初期就应该注意系统消亡条件和时机,以及由此而花费的成本。
5阶段的生命周期
1.系统规划阶段
系统规划阶段的任务是对组织的环境、目标及现行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根据组织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对建设新系统的需求做出分析和预测,同时考虑建设新系统所受的各种约束,研究建设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根据需要与可能,给出拟建系统的备选方案、对哦这些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审议通过后,将新系统建设方案及实施计划编写成 《系统任务说明书》
2.系统分析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所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描述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即提出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
系统分析阶段又称为逻辑设计阶段。这个阶段是整个系统建设的关键阶段,也是信息系统建设与一般工程项目的重要区别所在。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成果体现在系统说明书中,这是系统建设的必备文件。他既是给用户看的,也是下一个阶段的工作依据。因此系统说明书既要通俗,又要准确。用户通过系统说明书可以了解未来系统的功能,判断是不是所要求的系统。系统说明书一旦讨论通过,就是系统设计的依据,也是将来验收系统的依据。
3.系统设计阶段
简单的说,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回答系统“做什么”的 问题,而系统设计阶段要回答的问题是“怎么做”。
该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实际条件,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案,也就是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这个阶段又称为物理设计阶段,可分为总体设计(概要设计) 和详细设计两个子阶段。这个阶段的技术文档是系统设计说明书。
4.系统实施阶段
系统实施阶段是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施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包括计算机等设备的购置、安装和调试、程序的编写和调试、人员培训、数据文件转换、系统调试与转换等。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几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任务同时展开,必须精心安排、合理组织、
系统实施是按实施计划分阶段完成的,每个阶段应写出实施进展报告。系统测试之后写出系统测试分析报告。
5.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
系统投入运行后,需要经常进行维护和评价,记录系统运行的情况,根据一定的规则对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评价系统的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