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aicode 一页式导航摸清 AI 落地主赛道(RAG / Agent / 推理 / 向量库 / 评测)
·
为什么先看“赛道地图”
AI 工程落地常被割裂为一个个工具与仓库,但从用户价值到工程约束,真正决定成败的是“赛道+组合”。赛道让你先明确问题范畴(问答/RAG、Agent 工具编排、在线推理、向量检索、评测与观测等),组合则给出“同一范畴下可被复用的工程拼法”。aicode 的价值,在于用工程视角把常用赛道与成熟组件归档成“首选清单”,让你在 10 分钟内从“无头绪”切换到“有路径”。
如何利用 aicode 的一页式导航
- 从目标反推赛道:业务要“知识问答+引用来源”→ 先看 RAG 赛道;需要“多步骤决策+工具调用”→ 看 Agent 赛道;要“高并发文本生成”→ 查 推理与服务化;要“高维向量检索”→ 查 向量库。
- 在赛道页找“首选清单”:每个赛道下都应有 3–5 个主打组件(如 RAG 下的:Embedding 服务、Reranker、VectorDB、编排框架、评测工具),并标注适用情境与规模边界。
- 按“组合卡片”起步:例如“轻量 RAG 组合”“高吞吐 RAG 组合”“纯离线私有化组合”三种不同开局,一次性涵盖后端、向量库、评测与观测,避免零件散落。
- 用“落地坑位清单”兜底:导航页最后给一张“常见坑”对照表(切分策略、召回/重排、长上下文、缓存、并发、热数据与冷热分层、监控指标),跑通后立即核对,防止 Demo 化。
新手常见误区
• 以模型为中心而非以问题为中心:先问“我们在解决什么”,再问“哪个模型/库合适”。
• 路径异构:向量库、Embedding、Rerank、推理引擎彼此版本与接口不匹配,导致可跑不可用。
• 只跑通、不验收:没有评测闭环(RAGAS/黄金集/观测),上线后无法定位退化点。
落地最小实践(示例)
• 目标:企业知识库 RAG。路径:Embedding 服务(TEI) → 向量库(Milvus/Qdrant) → 推理(vLLM 或本地后端) → 编排(LangChain/LlamaIndex) → 评测(RAGAS) → 观测(Langfuse)。
• 验收:设定检索 TopK、重排阈值、引用完整性;定义成功率/相关性阈值,纳入 CI。
产出物
• 赛道导览页(一屏阅读)。
• 3 张“组合卡片”(轻量/高吞吐/离线)。
• 一张“坑位对照表”,上线前勾选。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