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原子操作的实现
所谓原子操作,就是“不可中断的一个或一系列操作”。
硬件级的原子操作:在单处理器系统(UniProcessor)中,能够在单条指令中完成的操作都可以认为是“原子操作”,因为中断只发生在指令边缘。在多处理器结构中(Symmetric Multi-Processor)就不同了,由于系统中有多个处理器独立运行,即使能在单条指令中完成的操作也有可能受到干扰。在X86平台生,CPU提供了在指令执行期间对总线加锁的手段。CPU上有一根引线#HLOCK pin连到北桥,如果汇编语言的程序中在一条指令前面加上前缀"LOCK",经过汇编以后的机器代码就使CPU在执行这条指令的时候把#HLOCK pin的电位拉低,持续到这条指令结束时放开,从而把总线锁住,这样同一总线上别的CPU就暂时不能通过总线访问内存了,保证了这条指令在多处理器环境中的原子性。对于其他平台的CPU,实现各不相同,有的是通过关中断来实现原子操作(sparc),有的通过CMPXCHG系列的指令来实现原子操作(IA64)。本文主要探讨X86平台下原子操作的实现。
软件级别的原子操作:软件级别的原子操作实现依赖于硬件原子操作的支持。
Linux内核提供了两组原子操作接口:一组是针对整数进行操作;另一组是针对单独的位进行操作。
1、原子整数操作
原子操作通常针对int或bit类型的数据,但是Linux并不能直接对int进行原子操作,而只能通过atomic_t的数据结构来进行。目前了解到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在老的Linux版本,atomic_t实际只有24位长,低8位用来做锁。这是由于Linux是一个跨平台的实现,可以运行在多种 CPU上,有些 类型的CPU比如SPARC并没有原生的atomic指令支持,所以只能在32位int使用8位来做同步锁,避免多个线程同时访问。(最新版SPARC实现已经突破此限制)。 原子整数操作最常见的用途就是实现计数器。常见的用法是:atomic_t use_cnt;
atomic_set(&use_cnt, 2);
atomic_add(4, &use_cnt);
atomic_inc(use_cnt);
在X86平台上,atomic_t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
int counter;
} atomic_t;
下面选取atomic_add来进行分析:static inline void atomic_add(int i, atomic_t *v)
{
asm volatile(LOCK_PREFIX "addl %1,%0"
: "+m" (v->counter)
: "ir" (i));
}
可以看到,atomic_add使用了gcc提供的内嵌汇编来实现,是用一个addl指令来实现增加操作。重点看一下LOCK_PREFIX宏,它就是上文提到的锁总线操作,也就是它保证了操作的原子性。LOCK_PREFIX定义如下:#define LOCK_PREFIX \
".section .smp_locks,\"a\"\n" \
" .align 4\n" \
" .long 661f\n" /* address */ \
".previous\n" \
"661:\n\tlock; "
展开后变成:.section .smp_locks,"a"
.align 4
.long 661f
.previous
661:
lock;
逐条解释如下:.section .smp_locks,"a"
下面的代码生成到 .smp_locks 段里,属性为"a", allocatable
.align 4
四字节对齐
.long 661f
生成一个整数,值为下面的 661 标号的实际地址,f 表示向前引用,如果 661 标号出现
在前面,要写 661b。
.previous
代码生成恢复到原来的段,也就是 .text
661:
数字标号是局部标号,5.3 Symbol Names
lock;
开始生成指令,lock 前缀
这段代码汇编后,在 .text 段生成一条 lock 指令前缀 0xf0,在 .smp_locks 段生成四个字节的 lock 前缀的地址,链接的时候,所有的.smp_locks 段合并起来,形成一个所有 lock 指令地址的数组,这样统计 .smp_locks 段就能知道代码里有多少个加锁的指令被生成,猜测是为了调试目的。
搜索了一下,找到了相关引用处,当一个内核模块被加载时,会调用module_finalize函数:
int module_finalize(const Elf_Ehdr *hdr,
const Elf_Shdr *sechdrs,
struct module *me)
{
const Elf_Shdr *s, *text = NULL, *alt = NULL, *locks = NULL,
*para = NULL;
char *secstrings = (void *)hdr + sechdrs[hdr->e_shstrndx].sh_offset;
for (s = sechdrs; s < sechdrs + hdr->e_shnum; s++) {
if (!strcmp(".text", secstrings + s->sh_name))
text = s;
if (!strcmp(".altinstructions", secstrings + s->sh_name))
alt = s;
if (!strcmp(".smp_locks", secstrings + s->sh_name))
locks= s;
if (!strcmp(".parainstructions", secstrings + s->sh_name))
para = s;
}
if (alt) {
/* patch .altinstructions */
void *aseg = (void *)alt->sh_addr;
apply_alternatives(aseg, aseg + alt->sh_size);
}
if (locks && text) {
void *lseg = (void *)locks->sh_addr;
void *tseg = (void *)text->sh_addr;
alternatives_smp_module_add(me, me->name,
lseg, lseg + locks->sh_size,
tseg, tseg + text->sh_size);
}
if (para) {
void *pseg = (void *)para->sh_addr;
apply_paravirt(pseg, pseg + para->sh_size);
}
return module_bug_finalize(hdr, sechdrs, me);
}
上面的代码说,如果模块有 .text 和 .smp_locks 段,就调这个来处理,做什么呢?
void alternatives_smp_module_add(struct module *mod, char *name,
void *locks, void *locks_end,
void *text, void *text_end)
{
struct smp_alt_module *smp;
if (noreplace_smp)
return;
if (smp_alt_once) {
if (boot_cpu_has(X86_FEATURE_UP))
alternatives_smp_unlock(locks, locks_end,
text, text_end);
return;
}
........//省略无关代码
}
上面的代码说,如果是单处理器(UP),就调这个:
static void alternatives_smp_unlock(u8 **start, u8 **end, u8 *text, u8 *text_end)
{
u8 **ptr;
char insn[1];
if (noreplace_smp)
return;
add_nops(insn, 1);
for (ptr = start; ptr < end; ptr++) {
if (*ptr < text)
continue;
if (*ptr > text_end)
continue;
text_poke(*ptr, insn, 1);
};
}
看到这里就能明白,这是内核配置了 smp,但是实际运行到单处理器上时,通过运行期间打补丁,根据 .smp_locks 里的记录,把 lock 指令前缀替换成 nop 以消除指令加锁的开销,这个优化真是极致了……,可能考虑很多用户直接使用的是配置支持 SMP 编译好的内核而特地对 x86/x64 做的这个优化。
2、原子位操作的实现
编写代码时,以如下的方式进行操作
unsigned long word = 0;
set_bit(0, &word); /*第0位被设置*/
set_bit(1, &word); /*第1位被设置*/
clear_bit(1, &word); /*第1位被清空*/
change_bit(0, &word); /*翻转第0位*/
为什么关注原子操作?
1)在确认一个操作是原子的情况下,多线程环境里面,我们可以避免仅仅为保护这个操作在外围加上性能开销昂贵的锁。
2)借助于原子操作,我们可以实现互斥锁。
3)借助于互斥锁,我们可以把一些列操作变为原子操作。
我们重点关注一下以下两个函数的实现:
/**
* clear_bit - Clears a bit in memory
* @nr: Bit to clear
* @addr: Address to start counting from
*
* clear_bit() is atomic and may not be reordered. However, it does
* not contain a memory barrier, so if it is used for locking purposes,
* you should call smp_mb__before_clear_bit() and/or smp_mb__after_clear_bit()
* in order to ensure changes are visible on other processors.
*/
static inline void clear_bit(int nr, volatile void *addr)
{
asm volatile(LOCK_PREFIX "btr %1,%0" : ADDR : "Ir" (nr));
}
/*
* clear_bit_unlock - Clears a bit in memory
* @nr: Bit to clear
* @addr: Address to start counting from
*
* clear_bit() is atomic and implies release semantics before the memory
* operation. It can be used for an unlock.
*/
static inline void clear_bit_unlock(unsigned nr, volatile void *addr)
{
barrier();
clear_bit(nr, addr);
}
第一个clear_bit函数比较好理解,和上面atomic系列的函数实现类似。但是注意到clear_bit_unlock函数中多了一个barrier函数,这是什么操作呢?这就是有名的“内存屏障“或”内存栅栏“操作,先来补充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可以看一下barrier的定义:
#define barrier() __asm__ __volatile__("": : :"memory")
解释一下:__volatitle__是防止编译器移动该指令的位置或者把它优化掉。"memory",是提示编译器该指令对内存修改,防止使用某个寄存器中已经load 的内存的值。lock 前缀是让cpu 的执行下一行指令之前,保证以前的指令都被正确执行。
事实上,不止barrier,还有一个mb系列的函数也起着内存屏障的功能:#include <asm/system.h>
"void rmb(void);"
"void wmb(void);"
"void mb(void);"
这些函数在已编译的指令流中插入硬件内存屏障,具体的插入方法是平台相关的。rmb(读内存屏障)保证了屏障之前的读操作一定会在后来的读操作执行之前完成。wmb保证写操作不会乱序,mb 指令保证了两者都不会。这些函数都是 barrier 函数的超集。解释一下:编译器或现在的处理器常会自作聪明地对指令序列进行一些处理,比如数据缓存,读写指令乱序执行等等。如果优化对象是普通内存,那么一般会提升性能而且不会产生逻辑错误。但如果对I/O 操作进行类似优化很可能造成致命错误。所以要使用内存屏障,以强制该语句前后的指令以正确的次序完成。
其实在指令序列中放一个wmb 的效果是使得指令执行到该处时,把所有缓存的数据写到该写的地方,同时使得wmb 前面的写指令一定会在wmb后面 的写指令之前执行。
回到上面的函数,当clear_bit函数不用于实现锁的目的时,不用给它加上内存屏障(我的理解:不管是不是读到最新的数据,这一位就是要清零,不管加不加内存屏障,结果都是一样的);而当用于实现锁的目的时,必须使用clear_bit_unlock函数,其实现中使用了内存屏障,以此来确保此处的修改能在其他CPU上看到(我的理解:加锁操作就是为了在多个CPU间进行同步的目的,所以要避免寄存器优化,其他CPU每次都读内存这样才能看到最新的变化,这块不是太明白)。这种操作也叫做serialization,即在执行这条指令前,CPU必须要完成前面所有对memory的访问指令(read and write),这样是为了避免编译器进行某些优化。
同样使用serialization操作的还有test_and_set_bit函数:
/**
* test_and_set_bit - Set a bit and return its old value
* @nr: Bit to set
* @addr: Address to count from
*
* This operation is atomic and cannot be reordered.
* It also implies a memory barrier.
*/
static inline int test_and_set_bit(int nr, volatile void *addr)
{
int oldbit;
asm volatile(LOCK_PREFIX "bts %2,%1\n\t"
"sbb %0,%0" : "=r" (oldbit), ADDR : "Ir" (nr) : "memory");
return oldbit;
}
解释一下:1)memory 强制gcc 编译器假设RAM 所有内存单元均被汇编指令修改,这样cpu 中的registers 和cache 中已缓存的内存单元中的数据将作废。cpu 将不得不在需要的时候重新读取内存中的数据。这就阻止了cpu 又将registers,cache 中的数据用于去优化指令,而避免去访问内存。
2)sbb $0,0(%%esp)表示将数值0 减到esp 寄存器中,而该寄存器指向栈顶的内存单元。减去一个0,esp 寄存器的数值依然不变。即这是一条无用的汇编指令。在此利用这条无价值的汇编指令来配合lock 指令,在__asm__,__volatile__,memory 的作用下,用作cpu 的内存屏障。
这种写法和前面的clear_bit_unlock中先写一个barrier函数,再写一个正常内嵌汇编函数的功能是一样的。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