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应急响应总结
CATALOG
1. 前言
分为几个部分来记录一下linux应急响应的一些操作与思路。
2. 日常应急响应流程
2.1 问题出现前
-
前期准备阶段
需要系统维护人员将安全版本的系统提前打好快照,在系统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恢复。 -
日常安全检测
由系统维护人员使用初级检测技术进行检测,确定系统是否出现异常。在发现异常情况后,形成安全事件报告,由安全技术人员和安全专业技术人员介入进行高级检测来查找安全事件的真正原因,明确安全事件的特征、影响范围并标识安全事件对受影响的系统所带来的改变,最终形成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
2.2 问题出现后
-
抑制风险扩散
快速响应威胁,采取措施抑制风险的扩散。例如服务下线,或者将系统恢复到之前打的安全模式的快照。 -
根除漏洞点
抑制住风险后开始寻找问题源头,并进行修复,例如修改漏洞代码。 -
恢复业务
恢复被风险抑制影响服务。 -
持续跟进
持续跟进此漏洞的后续情况,看会不会再次出错,并将漏洞记录到自己公司的漏洞收集平台,方便后期研究总结与问题溯源。
https://zhuanlan.zhihu.com/p/398246816
3. 实施步骤
1.利用自动化检测程序rookithunter进行检测
rookithunter可以自动化检查主机上可能存在的rookit木马文件,与被篡改的命令等,找到被篡改的命令后可以选择删除命令,然后重新安装命令。
参考:
第一步:下载与安装rookithunter
1.通用操作
wget https://sourceforge.net/projects/rkhunter/files/rkhunter/1.4.6/rkhunter-1.4.6.tar.gz
tar -zxvf rkhunterrkhunter-1.4.6.tar.gz
cd rkhunter-1.4.6
./installer.sh --layout default --install
2.centos系统
yum install -y rkhunter
3.ubuntu系统
apt-get install rkhunter
第二步:更新rkhunter
rkhunter --update #更新rkhunter版本
rkhunter --propupd #更新rkhunter的特征数据库
第三步:使用rkhunter
常见命令如下
rkhunter --check --sk #自动检测每个部分中间不需要暂停
rkhunter --check #自动检测每个部分,每监测完一个部分中断一次,输入enter之后会继续检测下个部分
rkhunter -c --sk --rwo #自动检测并只显示告警信息
2. 检查网络
netstat -anpl #检查当前存在的连接与监听端口
netstat -anplt #只检查tcp相关
3. 查看异常进程
ps -ef #查看当前系统上运行的所有进程与其使用的命令
ps aux #查看当前系统运行的所有进程与其占用的cpu与内存情况
top #动态查询当前系统运行中的所有进程与其占用的cpu情况
4.查看登陆情况
last或者last -f /var/log/wtmp#显示用户的最近登陆信息
who或者who /var/run/utmp #显示当前谁还登陆在服务器上
lastb或者last -f /var/log/btmp #显示登录失败的用户的信息
5.查看历史操作
cat ~/.bash_history
6.查看被修改的文件
ls -lat #查询案前目录下文件的修改时间
find /path/ -mtime -N -print #查询path路径下N天内的被存取过的文件并格式化输出
find /path/ -ctime -1 -print #查询path路径下N天内被修改的文件并格式化输出
7.检查有可能的提权点
cat /etc/passwd #查看用户异常的gid
l so f -g gid #查看相关文件
推荐阅读:/etc/passwd 文件格式详解
8.检查web应用方面(后门木马等)
#找到所有的脚本文件打包:
$sudo find /var/www/html/ |grep -E ".asp$|.aspx$|.jsp$|.jspx$|.jspf$|.php$|.php3$|.php4$|.php5$|.inc$|.phtml$|.jar$|.war$|.pl$|.py$|.cer$|.asa$|.cdx$|.ashx$|.ascx$|.cfm$|.cgi$ "|xargs tar zcvf /tmp/shellscript.tar.gz
#解压缩后查找最近有改动的:
$sudo ls -alt
$sudo find ./ -mtime(ctime) x -name "*.[exetendfilename]"
#x 第x天前那一天内修改过的文档
#+x x天之前修改过的
#-x x天之内修改过的
#查看文件内容的:
$find ./ -name "x.[exetendfilename]" | xargs grep [neirong]
9. 账号相关
1.1 查看空口令和root权限账号,确认是否存在异常账号:
使用命令 awk -F: '($2=="")' /etc/shadow 查看空口令账号。
使用命令 awk -F: '($3==0)' /etc/passwd 查看UID为零的账号。
1.2 加固空口令账号:
使用命令 passwd <用户名> 为空口令账号设定密码。
确认UID为零的账号只有root账号。
1.3 添加口令策略
加强口令的复杂度等,降低被猜解的可能性。
操作步骤
使用命令 vi /etc/login.defs 修改配置文件。
PASS_MAX_DAYS 90 #新建用户的密码最长使用天数
PASS_MIN_DAYS 0 #新建用户的密码最短使用天数
PASS_WARN_AGE 7 #新建用户的密码到期提前提醒天数
也可以使用chage命令修改用户设置。
例如,chage -m 0 -M 30 -E 2000-01-01 -W 7 <用户名>表示将此用户的密码最长使用天数设为30,最短使用天数设为0,密码2000年1月1日过期,过期前七天警告用户。
设置连续输错三次密码,账号锁定五分钟。使用命令 vi /etc/pam.d/common-auth修改配置文件,在配置文件中添加 auth required pam_tally.so onerr=fail deny=3 unlock_time=300。
1.4 限制用户su
限制能su到root的用户。
操作步骤
使用命令 vi /etc/pam.d/su修改配置文件,在配置文件中添加行。例如,只允许test组用户su到root,则添加 auth required pam_wheel.so group=test。
1.5 禁止root用户直接登录
限制root用户直接登录。
操作步骤
创建普通权限账号并配置密码,防止无法远程登录;
使用命令 vi /etc/ssh/sshd_config修改配置文件将PermitRootLogin的值改成no,并保存,然后使用service sshd restart重启服务。
10. 服务相关
2.1 关闭不必要的服务
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如普通服务和xinetd服务),降低风险。
操作步骤
使用命令systemctl disable <服务名>设置服务在开机时不自动启动。
说明:对于部分老版本的Linux操作系统(如CentOS 6),可以使用命令chkconfig --level <init级别> <服务名> off设置服务在指定init级别下开机时不自动启动。
2.2 SSH服务安全
对SSH服务进行安全加固,防止暴力破解成功。
操作步骤
使用命令 vim /etc/ssh/sshd_config 编辑配置文件。
不允许root账号直接登录系统。
设置 PermitRootLogin 的值为 no。
修改SSH使用的协议版本。
设置 Protocol 的版本为 2。
修改允许密码错误次数(默认6次)。
设置 MaxAuthTries 的值为 3。
配置文件修改完成后,重启sshd服务生效。
11. 文件系统加固
3.1 设置umask值
设置默认的umask值,增强安全性。
操作步骤
使用命令 vi /etc/profile 修改配置文件,添加行 umask 027, 即新创建的文件属主拥有读写执行权限,同组用户拥有读和执行权限,其他用户无权限。
3.2 设置登录超时
设置系统登录后,连接超时时间,增强安全性。
操作步骤
使用命令 vi /etc/profile 修改配置文件,将以 TMOUT= 开头的行注释,设置为TMOUT=180,即超时时间为三分钟。
12. 日志相关
4.1 syslogd日志
启用日志功能,并配置日志记录。
操作步骤
Linux系统默认启用以下类型日志:
系统日志(默认)/var/log/messages
cron日志(默认)/var/log/cron
安全日志(默认)/var/log/secure
注意:部分系统可能使用syslog-ng日志,配置文件为:/etc/syslog-ng/syslog-ng.conf。
您可以根据需求配置详细日志。
4.2 记录所有用户的登录和操作日志
通过脚本代码实现记录所有用户的登录操作日志,防止出现安全事件后无据可查。
操作步骤
运行 [root@xxx /]# vim /etc/profile打开配置文件。
在配置文件中输入以下内容:
history
USER=`whoami`
USER_IP=`who -u am i 2>/dev/null| awk '{print $NF}'|sed -e 's/[()]//g'`
if [ "$USER_IP" = "" ]; then
USER_IP=`hostname`
fi
if [ ! -d /var/log/history ]; then
mkdir /var/log/history
chmod 777 /var/log/history
fi
if [ ! -d /var/log/history/${LOGNAME} ]; then
mkdir /var/log/history/${LOGNAME}
chmod 300 /var/log/history/${LOGNAME}
fi
export HISTSIZE=4096
DT=`date +"%Y%m%d_%H:%M:%S"`
export HISTFILE="/var/log/history/${LOGNAME}/${USER}@${USER_IP}_$DT"
chmod 600 /var/log/history/${LOGNAME}/*history* 2>/dev/null
运行 [root@xxx /]# source /etc/profile 加载配置生效。
注意:/var/log/history 是记录日志的存放位置,可以自定义。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在 /var/log/history 目录下以每个用户为名新建一个文件夹,每次用户退出后都会产生以用户名、登录IP、时间的日志文件,包含此用户本次的所有操作(root用户除外)。
同时,建议你使用OSS服务收集存储日志。
对于非传统攻击(例如APT攻击的)的应急处置
1.快速断网
2.进程排查
根据进程,找到样本(木马、蠕虫、病毒、downloader),交由沙箱快速分析重点找到网络行为,如果已知更好。
排查思路:
1、对于C2的IP、域名要直接在防火墙上deny掉,或者直接托管(dns代理),dga类型的可以定期的检测dga域名,尝试预测或者根据逆向分析恶意样本得到的dga算法进行封堵或者托管。
2、已经感染的和未感染的机器进行隔离措施。
3、分析恶意样本行为以及失陷主机日志,分析评估损失。
4、进行全面的主机恶意样本检查。
5、回复或重装系统。
3.排查rookit,或许有深度隐藏恶意后门、如有可能,重新全面评估内部安全包括渗透测试,风险评估等。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