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ERL2 系列5:SDL与我对网络协议的思考》一文中,尽管我对 SDL 的来龙去脉做了介绍,但是我发现还是遗漏了非常重要的内容。朋友们可能会问,SDL看起来不就是一个普通的IDL(接口描述语言)吗,为什么不直接沿用一个现成的标准呢?

 

很多时候,看似相似的东西却会是貌似神不是。正是因为我觉得IDL并不符合我对网络接口协议的观点,所以才有了 SDL。

 

首先,多数 IDL 都是面向对象的。但是我认为网络协议应该是面向数据流的。为什么在网络协议中,面向对象是坏的呢?

 

原因很简单。面向对象的网络协议必然增加实现的复杂性。由于我们可以在网络流中传递对象,那么自然而然,对象就需要在服务端存在存根(Stub),在客户端存在代理(Proxy)。而特别让人讨厌的,是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这些都给服务端、客户端带来实现难度。如果说加大服务端的复杂度影响不算太大的话,客户端的难度增加,无疑使得协议的跨语言调用变得更加困难。

 

面向数据流的网络协议很直观,消除了一切面向对象带来的负累。我们对在网络中传递的数据有着非常清晰的概念。在简单对协议细节进行了解后,你可以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形下,很快做出一个新的语言的客户端调用代码。

 

简单是美。这是面向数据流的网络协议的魅力所在。

 

体现 SDL 简单的另一个层面,是 SDL 的接口描述方式。对于这样一个声明:

 

   [id=2] get(String key) -> {ok, String val} | false;

 

你可以看到, -> 符号之前的是 request 包,-> 之后的是 response 包。这非常直观。你可以对比下这样的一个声明:

 

    [id=2] bool get([in] String key, [out] String* val);

 

两者的阅读体验不是在同一个档次上的。

 

特别是,在 response 的分支情况很多的时候,第二种描述方式就会惨不忍睹。

 

所以,从各种角度讲,SDL 是我认为描述网络协议的接口最佳选择。

 

 

GitHub 加速计划 / sd / SDL
8.87 K
1.67 K
下载
Simple Directmedia Layer
最近提交(Master分支:3 个月前 )
a57c5669 - 3 个月前
20a6193e - 3 个月前
Logo

旨在为数千万中国开发者提供一个无缝且高效的云端环境,以支持学习、使用和贡献开源项目。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