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Redis基础

1.初识Redis

1.Redis是基于内存的key-value结构数据库

优点:基于内存存储,读写性能高

适合存储热点数据(短时间被被大量用户读取的数据)

2.NoSQL,泛指非关系型数据库,是关系型数据库的补充

3.Redis应用场景:缓存,任务队列,消息队列,分布式锁

4.Liunx版Redis下载地址:https://download.redis.io/releases,下载的redis是源文件,需要进行编译安装,Windows版本百度即可

5.Linux下安装Redis
https://blog.csdn.net/shaopengjie2/article/details/126461079?spm=1001.2014.3001.5502

安装过程中如果报错:You need tcl x.x or newer in order to run the Redis test

则先安装tcl ,然后在继续后面的步骤

yum install -y tcl-devel

6.Redis中文文档地址:Redis文档中心

2.运行Redis

1.设置redis后台运行,需要在redis的配置文件redis.conf中将 daemonize 的值修改为 yes。

daemonize yes

2.修改完成之后,运行Redis时需要指定配置文件

redis-server redis.conf

(注意文件路径,redis.conf在redis根目录下)

3.进入 Redis 执行相关操作

redis-cli 

4.设置redis连接密码

在redis.conf配置文件中,打开 requirepass 选项,在后面设置密码即可。

设置完成之后重启Redis服务生效。

requirepass [newpassword]

此时操作Redis则会提示 :(error) NOAUTH Authentication required.说明Redis密码已经启用。

然后提供密码即可正常操作Redis

aush [password]

或者在登录Redis时直接提供密码。

# (-h 地址,-p 端口号,-a 密码)
redis-cli -h localhost -p 6379 -a 123456

5.允许Redis远程连接:注释掉 redis.conf 文件中的 bind 127.0.0.1,即可允许 Redis 远程连接。

# bind 127.0.0.1
# bind 选项用于绑定客户端连接的IP

开启允许远程连接后需要开放Redis服务端口,重启 Redis 服务。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port=6379/tcp --permanent
firewall-cmd --reload

6.Redis启动成功后默认提供了16个数据库。默认操作的是Redis的 0 号数据库,使用 select [index] 进行切换

select [index]

在 redis.conf 中可对默认数据库的数量进行修改

databases 16 #修改默认数据库数量

select [index]  #修改正在使用的数据库

3.Redis数据类型

1.字符串string-存储普通字符串

  1. set key value 设置指定key的值,key相同时后边会覆盖前边的值
  2. get key 获取指定key的值
  3. setex key seconds value 设置指定key的值并且将key的过期时间设置为 seconds 秒,典型场景:验证码
  4. setnex key 只有在key不存在时才设置key的值,典型场景:分布式锁
  5. del key 删除指定key

2.哈希hash-适合存储对象

hash是一个string类型的field和value的映射表,hash非常适合存储对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hset key field value 将哈希表key中的字段field设置为value
  2. hget key field 获取指定key的field字段的值
  3. hdel key field 删除指定key的field字段的值
  4. hkeys key 获取哈希表中所有的字段
  5. hvals key 获取哈希表中所有的值
  6. hgetall key 获取哈希表中指定的key的所有字段和值

3.列表list -按顺序插入可重复

Redis列表是简单的字符串列表,按照插入顺序进行排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lpush key val1 val2 val3… 将一个或多个值插入到列表头部
  2. lrange key start stop 获取指定范围内的元素(stop为-1时查询所有)
  3. rpop key 获取并移除列表中的最后一个元素
  4. llen key 获取列表长度
  5. brpop key1 [key2] timeout 获取并移除元素的最后一个元素,如果列表中无元素则会阻塞表等到超时或发现可弹出元素为止

4.集合set-无序不重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edis set是string类型的无序集合,集合成员是唯一的,数据不重复

  1. sadd key member1 member2 向集合添加一个或多个成员
  2. smembers key 返回指定集合key中的全部成员
  3. scard key 获得指定key的成员数
  4. sinter key1 key2 返回给定集合的交集
  5. sunion key1 key2 返回给定集合的并集
  6. sdiff key key2 返回给定集合的差集
  7. srem key member 移除集合中一个或多个成员

5.有序集合 sorted set-有序不重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orted set有序集合是string类型的集合,且不允许元素重复,每个元素都会关联一个double类型的分数,redis使用分数来为集合排序。

  1. zadd key member1 member2 向有序集合添加一个或多个成员,已存在则更新该集合
  2. zrange key start stop 通过索引区间返回指定区间内的元素值
  3. zincrby key increment member 有序集合中为指定成员的分数加上增量incremnet
  4. zrem key member1 移除有序集合中一个或多个成员

6.通用命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SpringBoot中使用Redis

在pom.xml中引入redis的坐标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data-redis</artifactId>
</dependency>

在配置文件中配置基本信息

spring:
  redis:
    host: 192.168.169.133
    port: 6379
    password: 123456
    database: 0
    jedis:
      pool:
        max-active: 8 # 最大连接数
        max-wait: 1ms # 最大阻塞时间
        max-idle: 4
        min-idle: 0

二 SpringBoot中使用Redis

1.引入Redis的Maven坐标,配置好环境。(参考前面的配置信息)
2.在项目中引入配置类,设置序列化器(非必须步骤,只是为了便于在reids工具中查看)。

@Configuration
public class RedisConfig extends CachingConfigurerSupport {
    @Bean
    public RedisTemplate<Object,Object> redisTemplate(RedisConnectionFactory redisConnectionFactory){
        RedisTemplate<Object,Object> redisTemplate=new RedisTemplate<>();
        // 默认的序列化器: new JdkSerializationRedisSerializer()
        redisTemplate.setKeySerializer(new StringRedisSerializer());
        redisTemplate.setHashKeySerializer(new StringRedisSerializer());
        redisTemplate.setConnectionFactory(redisConnectionFactory);
        return redisTemplate;
    }
}

3.使用自动注入 RedisTemplate 对象,使用 RedisTemplate 对象操作Reids
Redis简单示例:缓存String类型的数据

    @Autowired
    private RedisTemplate redisTemplate;
    @GetMapping
    public String getInfo(){
        //Redis简单示例:缓存String类型的数据
        ValueOperations valueOperations = redisTemplate.opsForValue();
        valueOperations.set(key,value);
        valueOperations.set(key,value,time);
        valueOperations.set(key,value,TimeUnit);
        //获取String类型的缓存数据
        valueOperations.get(key)
        //删除Redis中指定的key,通用操作直接使用redisTemplate操作即可,
        redisTemplate.delete(key)
    }

4.缓存其他类型的数据,使用 RedisTemplate 创建指定的对象即可。

//缓存Hash类型的数据
redisTemplate.opsForHash()
//缓存集合类型的数据
redisTemplate.opsForList()

此处内容较为简单,不再赘述。

三 Spring Boot中使用Spring Cache

Spring Cache是一个框架,实现了基于注解的缓存功能。只需要增加一个注释,就可以实现缓存功能。
Spring Cache提供了一层抽象,底层可以切换不同的Cache实现。具体就是通过CacheManager接口来统一不同的缓存技术。
CacheManager是Spring提供的各种缓存技术的抽象接口。
针对不同的缓存技术,需要实现不同的CacheManage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Spring Boot项目中,使用缓存技术只需要在项目中导入相关缓存技术的的依赖包,并在启动类上使用 @EnableCaching 开启缓存功能即可。
例如,使用Redis作为缓存技术,只需要导入spring-data-redis的maven坐标即可。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cache</artifactId>
            <version>2.7.3</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data-redis</artifactId>
</dependency>

修改配置文件,增加cache,指定Redis作为缓存产品

spring:
  cache:
    redis:
      time-to-live: 180000 #设置缓存过期时间
  redis:
    database: 0
    host: 127.0.0.1
    jedis:
      pool:
        max-idle: 8
        max-wait: 1ms
        max-active: 8
        min-idle: 0

Spring cache常用注解说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使用 @CachePut 缓存数据

@Autowired
private CacheManager cacheManager;

/*
@CachePut 用于缓存返回值
value表示缓存的名称,相当于一类缓存
key表示该名称下的缓存数据的key
*/
@PostMapping
//用参数的指定属性作为key
@CachePut(value="cacheName",key="#user.id")
public UserInfo insert(UserInfo user){
    //insert业务
    return user;
}

@PutMapping
//用参数作为key
@CachePut(value="cacheName",key="#id")
public String update(String id){
    return "shawn";
}

使用 @CacheEvict 删除缓存数据

@Autowired
private CacheManager cacheManager;

/*
@CacheEvict 用于删除缓存数据
value表示缓存的名称,相当于一类缓存
key表示该名称下的缓存数据的key
以下三种获取id值的写法是完全等价的,
*/
@DeleteMapping
@CacheEvict(value="cacheName",key="#id")
//@CacheEvict(value="cacheName",key="#p0") #p0 表示第一个参数
//@CacheEvict(value="cacheName",key="#root.args[0]") #root.args[0] 表示第一个参数
public String del(String id){
    return "delete";
}

使用 @Cacheable 缓存数据

@Autowired
private CacheManager cacheManager;

/*
@Cacheable 执行前先查看缓存中是否有数据,有数据则直接从缓存中拿数据,没有则执行方法,并将方法的结果存储到缓存中
value表示缓存的名称,相当于一类缓存
key表示该名称下的缓存数据的key
conditon表示满足条件缓存
unless 表示满足条件不缓存
*/
@GetMapping
//@Cacheable(value="cacheName",key="#id",conditon="#id!=null")
@Cacheable(value="cacheName",key="#id",unless="#return==null")
public UserInfo get(String id){
    UserInfo user=service.getById(id);
    return user;
}

最后,返回的类型必须实现序列化接口,否则无法进行缓存。

Logo

旨在为数千万中国开发者提供一个无缝且高效的云端环境,以支持学习、使用和贡献开源项目。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