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SCI=水刊?1W+的版面费到底值不值得?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网上开始充斥着对于开源期刊的讨论,并且这些讨论中对开源期刊主要都是持负面态度,甚至有人直接将开源SCI和水刊等同,认为发开源期刊只不过是出版社为了赚钱的工具,玷污了学术圈。
那么到底什么是开源期刊呢?那么开源SCI真的有那么不堪吗?开源SCI真的都是水刊吗?
且听我慢慢道来。
开源SCI相关知识
01
什么是开源SCI、开源SCI兴起背景
想弄清楚开源SCI到底是不是和水刊等同,首先就要搞清楚开源期刊的概念。
开源期刊的英文全称是(Open Access Journal,简称OA),根据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的解释,“开放存取”是在基于订阅的传统出版模式以外的另一种选择,通过新的数字技术和网络化通信,任何人都可以及时、免费、不受任何限制地通过网络获取各类文献,包括经过同行评议过的期刊文章、参考文献、技术报告、学位论文等全文信息,用于科研教育及其他活动。从而促进科学信息的广泛传播,学术信息的交流与出版,提升科学研究的共利用程度,保障科学信息的长期保存;按照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先导计划(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BOAI) 中的定义,是指某文献在Internet公共领域里可以被免费获取,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拷贝、传递、打印、检索、超级链接该文献,并为之建立索引,用作软件的输入数据或其它任何合法用途。
由此可见,开源期刊只不过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纸质出版的全新出版机制,其核心特征是在尊重作者权益的前提下,利用互联网为用户免费提供学术信息和研究成果的全文服务。从本质上来看,开源期刊和传统期刊并不存在孰优孰劣。
02
开源期刊的优点
开源期刊之所以让人又爱又恨,主要是因为开源期刊具有很多优点,但也兼具很多缺点。
开源期刊的优点通常包括发表周期短、录用比例相对较高、影响因子普遍比较高与传播范围广。
开源期刊通常发表周期比较短
这主要是因为开源期刊通常都是只在网络上刊发,不存在纸质版,这样就不会被版面所限制,传统期刊之所以发表周期长主要是因为一期通常也就200页左右,一篇文章动辄10-30页,这也就导致一期通常只能刊发十几篇文章,大量的文章积压导致传统刊物发表周期都很长,据说有的顶级SSCI发表周期甚至长达两年,有的传统期刊为了扩大发文量,还有可能对文章的篇幅有所限制,而开源期刊则可以打破这一限制,一期甚至可以刊发几百篇,刊发量过大经常成为开源期刊备受诟病的点,但是这却给需要在短时间内发表文章的人提供了便利。
开源期刊录用比例相对较高
由于开源期刊采用的是向发表者收费而非向读者收费的模式,因此发表文章对于出版社来说就意味着收入,因此一些开源SCI的办刊理念就异化为了赚钱,那么录取比例也就会相对比较高。相较于部分传统期刊不足十分之一的录取比例,开源SCI动辄百分之二三十的录取比例自然就容易赢得大家的青睐。此外,有的期刊还提供了开源和非开源两类选项,根据大家分享的经验来看,同一刊物中开源期刊的录取比例要高于非开源。
开源期刊通影响因子普遍比较高与传播范围广
由于开源期刊读者看文章不需要缴费,出版商能够不依靠外界资金支持而自给自足,便于文章传播,所以通常可以增加文章的下载量和引用量,所以开源期刊的影响因子通常也比较高,在很多学校评奖学金或者评职称时,影响因子会作为一项参考指标,因此开源期刊的影响因子普遍较高成为了开源期刊的重要优势之一。
03
开源期刊的缺点
当然,开源期刊的缺点也很明显。开源期刊的缺点通常包括收费高、部分开源期刊口碑一般。
正如上文所说,开源期刊采用的是向发表者收费而非向读者收费的模式,因此就不存在传统期刊那种支付稿费的情况,相反,由于开源期刊的热度较高且影响因子较高,开源期刊的版面费通常也水涨船高,有的开源期刊的版面费甚至高达一篇3000美元,因此如果资金不充裕,基本就告别了这类开源期刊。
第二个缺点就是部分开源期刊由于灌水严重导致口碑一般,如果在这类情况发表的文章过多,可能不利于未来的学术发展。
04
开源期刊对青年学者的意义
正是因为开源期刊集众多优缺点于一身,因此其对青年学者的影响也是多元的。
从优点的角度来看,由于开源期刊本身的易获取性,青年学者在高质量并且被学界认可的开源SCI上发表文章可以获得更多的曝光,如果成果优秀,可能会被更多同行业的学者学生看到,有利于青年学者的学术声誉积累,从而扩大自己在学界的影响。
其次,由于开源期刊的录取比例相对比较高,因此开源期刊有助于青年学者积累学术发表经历,从而有助于早点毕业或者在求职的过程中提升自身优势。
此外,开源期刊发表周期通常比较短,因此如果急需发表论文,开源SCI不失为一条捷径。
当然开源SCI也有自身的问题,例如如果是在质量不高的开源期刊中发表比较多的文章,虽然符合当下的各类评优评先或者职称评定标准,但是可能会对未来的学术发展造成潜在的负面影响。
此外,据说在一些业内口碑较差的开源期刊发表过多文章可能会对申请基金项目产生负面作用,因此大家需要做好取舍。
开源SCI=水刊?
01
什么是“水刊”?
水刊通常指的是发文量巨大(一期可能刊发上千篇文章甚至更多),对于论文要求把关不严的期刊。
如果一个期刊符合上述要求,那么大概率是“水刊”。
02
开源SCI靠谱吗?开源期刊一定是水刊吗?
那么开源期刊真的靠谱吗?为什么那么多人如此反对开源期刊呢?
首先说结论,开源与否仅仅是出版机制的区别,和期刊质量不能划等号,不能简答的说开源期刊就一定是水刊,传统期刊就一定是好期刊。如果我给你说Science和Nature的很多子刊(例如Science Advances, Advanced Science, Naturecommunications)都是开源期刊,你还会觉得开源期刊都是水刊吗?
所以判断一个期刊是否靠谱不能仅仅依据其是否是开源期刊,而是需要将收录情况、文章质量、审稿规范性、影响因子、业内评价等多重因素综合起来判断。之所以很多人将开源SCI等同于水刊,主要是因为有部分开源SCI发文量过大,对于文章质量把关不严,导致其在业内口碑较差。除去这类情况,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判断开源SCI是否靠谱。
从收录情况来看
如果该开源期刊被SSCI、SCI收录,那么说明该期刊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被学界所认可,而不是单纯为了赚钱的开源SCI。
从文章质量来看
如果准备投某一个SCI,那么可以先下载几篇与你研究领域相关的文章,通过自身的知识储备对文章质量进行综合评判,如果下载的十篇文章质量都比较好,那么基本上就可以放心大胆的投了。
从审稿规范性的角度来看
一个期刊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和审稿人的学术水平,好的期刊基本无一例外都采用同行评议的方式,责任编辑一般会联系3-5位与你投稿文章研究领域相近的学者,对你的文章进行审稿,如果该开源期刊严格遵循同行评议的规则,不是来者不拒,并且即便拒稿也有充足理由的话,那么也基本上可以放心大胆的投稿。
从影响因子的角度来看
如果准备投的SCI的影响因子较高,并且在分区中的排名也比较高的话,说明该刊物所刊载文章的质量都还不错,当然开源SCI由于资源获取难度低的先天优势,可能会导致开源SCI的影响因子通常比较高,但是影响因子仍不失为一个合适的参考指标。
从业内评价的角度来看
每个专业可能都会有那么几个口碑不是很好的期刊,如果不是着急毕业,并且将来想继续从事学术研究的话,建议少发此类情况。如果该SCI在业内没有很多负面评价的话,也可以放心大胆的投。
这里再给大家介绍一种常见的现象,就是大家如果发表过开源SCI,外界就可以轻松获得你的个人邮箱,因此经常会收到很多杂志社发来的推介邮件,邀请你在其所在刊物上发表文章,很多期刊甚至打着“包录用、收费低、录取速度快”的旗号吸引大家投稿,那么该如何判断这类开源SCI是否靠谱呢?
可以分为几步走:
第一步是检查该刊物是否有ISSN号(即标准国际连续出版物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如果有ISSN号就说明这个是正规出版的刊物;
第二步是在Web of Science里查询其收录情况和影响因子,如果是SSCI或者SCI,就说明这个期刊在业界有一定的影响力,当然有的邮件里就会注明该刊物的影响因子和收录情况,大家切不可轻易相信,而是一定要亲自去Web of Science里核验;
第三步就是找这个期刊的官网,先看看这个期刊的选题方向和自身的研究方向是否契合,然后再看看这个刊物刊发的文章质量究竟如何,如果文章质量都比较好,也有一些高被引文章,那么至此基本可以判断这是一个靠谱的期刊,可以放心大胆的投,如果里面的文章鱼龙混杂,质量整体偏低,那么则存在该期刊是为了赚钱而办的刊物的可能性,如果不是急需发文章,建议大家谨慎抉择。
03
我该不该发开源SCI呢?
这里的一个建议是,如果你急于毕业且未来不打算从事学术研究,并且资金充足,那么即使是在口碑一般的开源SCI发表文章也无妨。如果你希望踏踏实实做学术,那么尽量避免在口碑不好的期刊上发表文章,但是可以在业内口碑较好的开源期刊上放心大胆的发表文章。
04
我发的SCI期刊可能会被踢出名录吗?
大家在发表开源SCI时也经常会对期刊是否会被踢出名录而有所顾虑,那么具备什么特征的期刊存在被踢出名录的风险呢?
通常如果一个期刊同时具备发文量过大、自引率过高、文章质量过差等多个问题,那么该期刊就离被踢出SSCI或者SCI不远了,作为普通科研工作者,很难得知一个期刊的整体情况,这里推荐一个帮助大家识别期刊的工具——“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小程序,该机构发布的《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可以帮助大家识别期刊被踢出名录的风险,预警等级“高”的情况就尽量不要投了,最新一期的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如下: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期刊预警名录是通过综合评判期刊载文量、作者国际化程度、拒稿率、论文处理费(APC)、期刊超越指数、自引率、撤稿信息等,找出那些具备风险特征、具有潜在质量问题的学术期刊,依据各刊数据差异,将预警级别分为高、中、低三档,风险指数依次减弱。
期刊预警不是论文评价,更不是否定预警期刊发表的每项成果。《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旨在提醒科研人员审慎选择成果发表平台、提示出版机构强化期刊质量管理。因此预警期刊目录只是一个参考,与情况是否被踢出名录没有必然联系。
最后稍微总结一下,如果你急于毕业或者评定职称,那么发文量大的开源SCI不失为一条捷径,如果你想在学术的道路上继续耕耘,那么一定要优先求质再求量。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喜提录用函~
文中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处理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