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指针实现冒泡排序
·
冒泡排序的原理:
将一维数组中每一个元素从左到右分别和其后所有的元素比较,需要内(i)外(j)两层循环进行遍历比较,按照降序(升序)的方式将元素排列。
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大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升序或降序排列),就如同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的气泡最终会上浮到顶端一样,故名“冒泡排序”。
#include <stdio.h>
//功能:从终端获取一个纯数字的一维数组,将其内数字按照(升序/降序)排序
void mymaopao(int*a,int len,int p){ //定义指针参数a 指向一维数组的首地址
//整形参数len,p 分别对应数组的长度和判断排序的方式
int i = 0;
int j = 0;
int temp = 0;
if(p == 0){
for(i = 0; i < len-1; i++){ //防止最后一次比较越界 循环次数 -1
for(j = 0; j < len-1-i; j++){ //排好的元素无需重复比较
//循环次数 -1 - 外循环
if(*(a+j)>*(a+j+1)){ //使用“三杯水交换”进行值传递
temp = *(a+j);
*(a+j) = *(a+j+1);
*(a+j+1) = temp;
}
}
}
}else if(p == 1){
for(i = 0; i < len-1; i++){
for(j = 0; j < len-1-i; j++){
if(*(a+j)<*(a+j+1)){
temp = *(a+j);
*(a+j) = *(a+j+1);
*(a+j+1) = temp;
}
}
}
}
printf("排序后为:\n");
for(i = 0; i<len; i++){
printf("%d ",*(a+i));
}
printf("\n");
return;
}
int main(){
int s[64] = {0}; //数组定义的大小会影响输入数组的长度和数组元素的个数
int len = 0;
int i = 0;
int p = 0;
printf("输入数组长度\n");
scanf("%d",&len);
printf("输入排序方式(升序0降序1)\n");
scanf("%d",&p);
printf("输入数组元素\n");
for(i=0; i<len; i++){
scanf("%d",s+i);
}
mymaopao(s,len,p);
return 0;
}
注意:
1.终端输入数组长度受主函数中数组大小的限制,需要定义足够大的数组大小。
2.数组名可作为数组的首地址,可以做为函数指针参数的实参。
运行结果:
1.升序:
2.降序:
关于冒泡函数的优化:
根据大O记法🔍我们可以得出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²)。
但是我们在冒泡排序中会遇到两个特殊情况,就是数组元素本身的顺序。
eg:s1[10] = {1,2,3,4,5,6,7,8,9,10};
s2[10] = {10,9,8,7,6,5,4,3,2,1};
针对这两个数组在我们以升序或者降序排序的时候,都会面临一个问题。
是否要排序?
就像我们在将s1升序排序/s2降序排序,这样的排序就没有意义。但是程序的时间复杂度仍然是O(n²)。所以我们需要对代码进行优化。
优化方式:增加标志位
通过增加标志位的方式,我们可以让冒泡排序在特殊情况下(本身顺序排好)的情况下,程序的时间复杂度变为O(n)。
代码实现:
#include <stdio.h>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argv[])
{
int s[10] = {23,10,2,3,56,123,55,12,19,90};
int flag = 0; //定义标志位
for (int i = 0; i < 9-1; i++)
{
for (int j = 0; j < 9-1-i; j++)
{
if (s[j] > s[j+1])
{
flag = 1; //如果数据需要排序,令标志位为 1
int temp;
temp = s[j];
s[j] = s[j+1];
s[j+1] = temp;
}
}
if(0 == flag) //如果不需要排序,flag默认为0,跳出排序 此时j已改变,不再重复排序
break;
}
return 0;
}
更多推荐
已为社区贡献2条内容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