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reGuard 的使用与配置详解

一、快速开始

1. 安装

WireGuard 安装

在中继服务器上开启 IP 地址转发:

echo "net.ipv4.ip_forward = 1" >> /etc/sysctl.conf

echo "net.ipv4.conf.all.proxy_arp = 1" >> /etc/sysctl.conf

sysctl -p /etc/sysctl.conf

添加 iptables 规则,允许本机的 NAT 转换:

iptables -A INPUT -m conntrack --ctstate RELATED,ESTABLISHED -j ACCEPT
iptables -A FORWARD -m conntrack --ctstate RELATED,ESTABLISHED -j ACCEPT
iptables -A FORWARD -i wg0 -o wg0 -m conntrack --ctstate NEW -j ACCEPT
iptables -t nat -A POSTROUTING -s 192.168.1.1/24 -o eth0 -j MASQUERADE

注意:

wg0:为你定义的虚拟网卡

192.168.1.1: 为你的虚拟IP地址段

eth0:为你的物理网卡

2.编写配置文件

配置文件可以放在任何路径下,但必须通过绝对路径引用。默认路径是 /etc/wireguard/wg0.conf

生成秘钥
#生成私钥
wg genkey > example.key

# 生成公钥
wg pubkey < example.key > example.key.pub
启动与停止

使用 wg-quick 快速启动或停止

# wg-quick up wg0 
wg-quick up /full/path/to/wg0.conf

# wg-quick down wg0
wg-quick down /full/path/to/wg0.conf

添加/删除 操作命令

# 注册/注销 VPN 网络接口
ip link add dev wg0 type wireguard
ip link delete dev wg0

# 启动/停止 VPN 网络接口
ip link set wg0 up
ip link set wg0 down

# 注册/注销 本地 VPN 地址
ip address add dev wg0 192.0.2.3/32
ip address delete dev wg0 192.0.2.3/32

# 添加/删除 VPN 路由
ip route add 192.0.2.3/32 dev wg0
ip route delete 192.0.2.3/32 dev wg0
开机自启

系统重启后,WireGuard 创建的网卡设备就会丢失,有自动化的脚本

systemctl enable wg-quick@wg0
配置热重载

wg-quick并未提供重载相关的指令,但是提供了 strip 指令,可以将 conf 文件转换为 wg 指令可以识别的格式

# 实现热重载
wg syncconf wg0 <(wg-quick strip wg0)
查看信息

查看接口信息

# 查看系统 VPN 接口信息
ip link show wg0

# 查看 VPN 接口详细信息
wg show all
wg show wg0

查看地址信息

# 查看 VPN 接口地址
ip address show wg0
路由
# 查看系统路由表
$ ip route show table main
$ ip route show table local

# 获取到特定 IP 的路由
$ ip route get 192.0.2.3

二、配置详解

WireGuard 使用 INI 语法作为其配置文件格式。

配置文件可以放在任何路径下,但必须通过绝对路径引用。默认路径是 /etc/wireguard/wg0.conf

配置文件的命名形式必须为 ${WireGuard 接口的名称}.conf

通常情况下 WireGuard 接口名称以 wg 为前缀,并从 0 开始编号,但你也可以使用其他名称,只要符合正则表达式 ^[a-zA-Z0-9_=+.-]{1,15}$ 就行。

可以选择使用 wg 命令来手动配置 VPN,但一般建议使用 wg-quick,它提供了更强大和用户友好的配置体验,可以通过配置文件来管理配置。

配置文件示例:

[Interface]
# Name = node1.example.tld
Address = 192.0.2.3/32
ListenPort = 51820
PrivateKey = localPrivateKeyAbcAbcAbc=
DNS = 1.1.1.1,8.8.8.8
Table = 12345
MTU = 1500
PreUp = /bin/example arg1 arg2 %i
PostUp = /bin/example arg1 arg2 %i
PreDown = /bin/example arg1 arg2 %i
PostDown = /bin/example arg1 arg2 %i

[Peer]
# Name = node2-node.example.tld
AllowedIPs = 192.0.2.1/24
Endpoint = node1.example.tld:51820
PublicKey = remotePublicKeyAbcAbcAbc=
PersistentKeepalive = 25

[Interface]

定义本地VPN配置, 示例:

本地节点是客户端,只路由自身的流量,只暴露一个 IP

[Interface]
# Name = phone.example-vpn.dev
Address = 192.0.2.5/32
PrivateKey = <private key for phone.example-vpn.dev>

本地节点是中继服务器,它可以将流量转发到其他对等节点(peer),并公开整个 VPN 子网的路由

[Interface]
# Name = public-server1.example-vpn.tld
Address = 192.0.2.1/24
ListenPort = 51820
PrivateKey = <private key for public-server1.example-vpn.tld>
DNS = 1.1.1.1
# Name

这是 INI 语法中的标准注释,用于展示该配置部分属于哪个节点。

这部分配置会被 WireGuard 完全忽略,对 VPN 的行为没有任何影响。

Address

为本机设置vpn私有地址(段),不同peer节点,可以设置不同段

定义本地节点应该对哪个地址范围进行路由。

如果是常规的客户端,则将其设置为节点本身的单个 IP(使用 CIDR 指定,例如 192.0.2.3/32);

如果是中继服务器,则将其设置为可路由的子网范围

例如:

  • 常规客户端,只路由自身的流量:Address = 192.0.2.3/32
  • 中继服务器,可以将流量转发到其他对等节点(peer):Address = 192.0.2.1/24
  • 也可以指定多个子网或 IPv6 子网:Address = 192.0.2.1/24,2001:DB8::/64
ListenPort

当本地节点是中继服务器时,需要通过该参数指定端口来监听传入 VPN 连接,默认端口号是 51820

常规客户端不需要此选项。

PrivateKey

本地节点的私钥,所有节点(包括中继服务器)都必须设置。不可与其他服务器共用。

私钥可通过命令 wg genkey > example.key 来生成

DNS

通过 DHCP 向客户端宣告 DNS 服务器。

客户端将会使用这里指定的 DNS 服务器来处理 VPN 子网中的 DNS 请求,但也可以在系统中覆盖此选项。例如:

  • 如果不配置则使用系统默认 DNS
  • 可以指定单个 DNS:DNS = 1.1.1.1
  • 也可以指定多个 DNS:DNS = 1.1.1.1,8.8.8.8
Table

定义 VPN 子网使用的路由表,默认不需要设置。该参数有两个特殊的值需要注意:

  • Table = off : 禁止创建路由
  • Table = auto(默认值) : 将路由添加到系统默认的 table 中,并启用对默认路由的特殊处理。

例如:Table = 1234

MTU

定义连接到对等节点(peer)的 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最大传输单元),默认不需要设置,一般由系统自动确定。

PreUp

启动 VPN 接口之前运行的命令。这个选项可以指定多次,按顺序执行。

例如:

  • 添加路由:PreUp = ip rule add ipproto tcp dport 22 table 1234
PostUp

启动 VPN 接口之后运行的命令。这个选项可以指定多次,按顺序执行。

例如:

  • 从文件或某个命令的输出中读取配置值:
PostUp = wg set %i private-key /etc/wireguard/wg0.key <(some command here)
  • 添加一行日志到文件中:
PostUp = echo "$(date +%s) WireGuard Started" >> /var/log/wireguard.log
  • 调用 WebHook:
PostUp = curl https://events.example.dev/wireguard/started/?key=abcdefg
  • 添加路由:
PostUp = ip rule add ipproto tcp dport 22 table 1234
  • 添加 iptables 规则,启用数据包转发:
# 接口名称需要改为服务器网卡名称
PostUp = iptables -A FORWARD -i %i -j ACCEPT; iptables -A FORWARD -o %i -j ACCEPT; iptables -t nat -A POSTROUTING -o eth0 -j MASQUERADE
  • 强制 WireGuard 重新解析对端域名的 IP 地址:
PostUp = resolvectl domain %i "~."; resolvectl dns %i 192.0.2.1; resolvectl dnssec %i yes
PreDown

停止 VPN 接口之前运行的命令。这个选项可以指定多次,按顺序执行。

例如:

  • 添加一行日志到文件中:
PreDown = echo "$(date +%s) WireGuard Going Down" >> /var/log/wireguard.log

  • 调用 WebHook:
PreDown = curl https://events.example.dev/wireguard/stopping/?key=abcdefg
PostDown

停止 VPN 接口之后运行的命令。这个选项可以指定多次,按顺序执行。

例如:

  • 添加一行日志到文件中:
PostDown = echo "$(date +%s) WireGuard Going Down" >> /var/log/wireguard.log
  • 调用 WebHook:
PostDown = curl https://events.example.dev/wireguard/stopping/?key=abcdefg
  • 删除 iptables 规则,关闭数据包转发:
PostDown = iptables -D FORWARD -i %i -j ACCEPT; iptables -D FORWARD -o %i -j ACCEPT; iptables -t nat -D POSTROUTING -o eth0 -j MASQUERADE

[Peer]

定义能够为一个或多个地址路由流量的对等节点(peer)的 VPN 设置。

对等节点(peer)可以是将流量转发到其他对等节点(peer)的中继服务器,也可以是通过公网或内网直连的客户端。

中继服务器必须将所有的客户端定义为对等节点(peer),除了中继服务器之外,其他客户端都不能将位于 NAT 后面的节点定义为对等节点(peer),因为路由不可达。

对于那些只为自己路由流量的客户端,只需将中继服务器作为对等节点(peer),以及其他需要直接访问的节点。

举个例子,在下面的配置中,public-server1 作为中继服务器,其他的客户端有的是直连,有的位于 NAT 后面:

  • public-server1(中继服务器)

    [peer] : public-server2, home-server, laptop, phone

  • public-server2(直连客户端)

    [peer] : public-server1

  • home-server(客户端位于 NAT 后面)

    [peer] : public-server1, public-server2

  • laptop(客户端位于 NAT 后面)

    [peer] : public-server1, public-server2

  • phone(客户端位于 NAT 后面)

    [peer] : public-server1, public-server2

配置示例:

  • 对等节点(peer)是中继服务器,用来将流量转发到其他对等节点(peer)

    [Peer]
    # Name = public-server1.example-vpn.tld
    Endpoint = public-server1.example-vpn.tld:51820
    PublicKey = <public key for public-server1.example-vpn.tld>
    # 路由整个 VPN 子网的流量
    AllowedIPs = 192.0.2.1/24
    PersistentKeepalive = 25
    
  • 对等节点(peer)是路由可达的客户端,只为自己路由流量

    [Peer]
    # Name = public-server2.example-vpn.dev
    Endpoint = public-server2.example-vpn.dev:51820
    PublicKey = <public key for public-server2.example-vpn.dev>
    AllowedIPs = 192.0.2.2/32
    
  • 对等节点(peer)是位于 NAT 后面的客户端,只为自己路由流量

    [Peer]
    # Name = home-server.example-vpn.dev
    Endpoint = home-server.example-vpn.dev:51820
    PublicKey = <public key for home-server.example-vpn.dev>
    AllowedIPs = 192.0.2.3/32
    
Endpoint

指定远端对等节点(peer)的公网地址。

如果对等节点(peer)位于 NAT 后面或者没有稳定的公网访问地址,就忽略这个字段。

通常只需要指定中继服务器Endpoint,当然有稳定公网 IP 的节点也可以指定。例如:

  • 通过 IP 指定:

    Endpoint = 123.124.125.126:51820
    
  • 通过域名指定:

    Endpoint = public-server1.example-vpn.tld:51820
    
AllowedIPs

允许该对等节点(peer)发送过来的 VPN 流量中的源地址范围。

同时这个字段也会作为本机路由表中 wg0 绑定的 IP 地址范围。

如果对等节点(peer)是常规的客户端,则将其设置为节点本身的单个 IP;如果对等节点(peer)是中继服务器,则将其设置为可路由的子网范围。

可以使用 , 来指定多个 IP 或子网范围。该字段也可以指定多次。

当决定如何对一个数据包进行路由时,系统首先会选择最具体的路由,如果不匹配再选择更宽泛的路由。

例如,对于一个发往 192.0.2.3 的数据包,系统首先会寻找地址为 192.0.2.3/32 的对等节点(peer),如果没有再寻找地址为 192.0.2.1/24 的对等节点(peer),以此类推。

例如:

  • 对等节点(peer)是常规客户端,只路由自身的流量:

    AllowedIPs = 192.0.2.3/32
    
  • 对等节点(peer)是中继服务器,可以将流量转发到其他对等节点(peer):

    AllowedIPs = 192.0.2.1/24
    
  • 对等节点(peer)是中继服务器,可以转发所有的流量,包括外网流量和 VPN 流量

    AllowedIPs = 0.0.0.0/0,::/0
    
  • 对等节点(peer)是中继服务器,可以路由其自身和其他对等节点(peer)的流量:

    AllowedIPs = 192.0.2.3/32,192.0.2.4/32
    
  • 对等节点(peer)是中继服务器,可以路由其自身的流量和它所在的内网的流量:

    AllowedIPs = 192.0.2.3/32,192.168.1.1/24
    
PublicKey

对等节点(peer)的公钥,所有节点(包括中继服务器)都必须设置。可与其他对等节点(peer)共用同一个公钥。

公钥可通过命令 wg pubkey < example.key > example.key.pub 来生成,其中 example.key 是上面生成的私钥。

例如:PublicKey = somePublicKeyAbcdAbcdAbcdAbcd=

PersistentKeepalive

如果连接是从一个位于 NAT 后面的对等节点(peer)到一个公网可达的对等节点(peer),那么 NAT 后面的对等节点(peer)必须定期发送一个出站 ping 包来检查连通性,如果 IP 有变化,就会自动更新Endpoint

例如:

  • 本地节点与对等节点(peer)可直连:该字段不需要指定,因为不需要连接检查。
  • 对等节点(peer)位于 NAT 后面:该字段不需要指定,因为维持连接是客户端(连接的发起方)的责任。
  • 本地节点位于 NAT 后面,对等节点(peer)公网可达:需要指定该字段 PersistentKeepalive = 25,表示每隔 25 秒发送一次 ping 来检查连接。

三、配置示例:

配置规则写法要领:指定位置写指定规则

Interface : 确定本机的内网ip(Address指定),本机监听端口(ListenPort)

Peer: 其他机器内网ip或网段(AllowedIPs) ,这样发送数据包给相应内网ip时网卡就将该包转发给设置的外网ip (Endpoint)

私钥公钥用于数据加密安全

Server

在server节点(82.157.xxx.xxx)

vi /etc/wireguard/wg0.conf

之后wireguard会根据该文件名自动生成wg0虚拟网卡

[Interface]
Address = 10.10.10.1/24
ListenPort = 51820
PrivateKey = oMdhm2x+c6K0CKOm3p40Jkkq1YSsHs6hrkJxvm/g/0Q=

[Peer]
Endpoint = 47.106.xxx.xxx:51820
PublicKey = aH/GnX3kTbmieairpLYtZMIdTfom0C9NWETSSQyCb0c=
AllowedIPs = 10.10.11.1/24

[Peer]
Endpoint = 52.199.xxx.xxx:51820
PublicKey = 9ys4TqyO3R2nOdoRSba+wLFquJI+aeqmMYfBg0Xo4CU=
AllowedIPs = 10.10.12.1/24

Client1

在 Clinet1 47.106.xxx.xxx

vi /etc/wireguard/wg0.conf

[Interface]
Address = 10.10.11.1/24
ListenPort = 51820
PrivateKey = oMdhm2x+c6K0CKOm3p40Jkkq1YSsHs6hrkJxvm/g/0Q=

[Peer]
Endpoint = 82.157.xxx.xxx:51820
PublicKey = /uoGEOucdpTrEPfpE8PH8qsY6vY1JT02D7x/8D7r9zI=
AllowedIPs = 10.10.10.1/24

Client2

在 Clinet2 52.199.xxx.xxx

vi /etc/wireguard/wg0.conf

[Interface]
# Name = public-server2.example-vpn.tld
Address = 10.10.12.1/24
ListenPort = 51820
PrivateKey = oMdhm2x+c6K0CKOm3p40Jkkq1YSsHs6hrkJxvm/g/0Q=


[Peer]
Endpoint = 82.157.xxx.xxx:51821
PublicKey = aH/GnX3kTbmieairpLYtZMIdTfom0C9NWETSSQyCb0c=
AllowedIPs = 10.10.10.1/24

四、高级特性

IPv6

WireGuard 也支持 IPv6。例如:

[Interface]
AllowedIps = 192.0.2.3/24, 2001:DB8::/64

[Peer]
...
AllowedIPs = 0.0.0.0/0, ::/0

转发所有流量

如果你想通过 VPN 转发所有的流量,包括 VPN 子网和公网流量,需要在 [Peer]AllowedIPs 中添加 0.0.0.0/0, ::/0

即便只转发 IPv4 流量,也要指定一个 IPv6 网段,以避免将 IPv6 数据包泄露到 VPN 之外。详情参考: reddit.com/r/WireGuard/comments/b0m5g2/ipv6_leaks_psa_for_anyone_here_using_wireguard_to

[Interface]
# Name = phone.example-vpn.dev
Address = 192.0.2.3/32
PrivateKey = <private key for phone.example-vpn.dev>

[Peer]
# Name = public-server1.example-vpn.dev
PublicKey = <public key for public-server1.example-vpn.dev>
Endpoint = public-server1.example-vpn.dev:51820
AllowedIPs = 0.0.0.0/0, ::/0

NAT-to-NAT 连接

如果两个对等节点(peer)都位于 NAT 后面,想不通过中继服务器直接连接,需要保证至少有一个对等节点(peer)具有稳定的公网出口,使用静态公网 IP 或者通过 DDNS 动态更新 FQDN 都可以。

WebRTC 协议可以动态配置两个 NAT 之间的连接,它可以通过信令服务器来检测每个主机的 IP:Port 组合。

而 WireGuard 没有这个功能,它没有没有信令服务器来动态搜索其他主机,只能硬编码 Endpoint+ListenPort,并通过 PersistentKeepalive 来维持连接。

总结一下 NAT-to-NAT 连接的前提条件:

  • 至少有一个对等节点(peer)有固定的公网 IP,如果都没有固定的公网 IP,也可以使用 DDNS 来维护一个稳定的域名。
  • 至少有一个对等节点(peer)指定 UDP ListenPort,而且它的 NAT 路由器不能做 UDP 源端口随机化,否则返回的数据包将被发送到之前指定的 ListenPort,并被路由器丢弃,不会发送到新分配的随机端口。
  • 所有的对等节点(peer)必须在 [Peer] 配置中启用其他对等节点(peer)的 PersistentKeepalive,这样就可以维持连接的持久性。

UDP 打洞

对于通信双方来说,只要服务端所在的 NAT 路由器没有指定到 NAT 后面的对等节点(peer)的转发规则,就需要进行 UDP 打洞。

UDP 打洞的原理:
  1. Peer1Peer2 发送一个 UDP 数据包,不过 Peer2 的 NAT 路由器不知道该将这个包发给谁,直接丢弃了,不过没关系,这一步的目的是让 Peer1 的 NAT 路由器能够接收 UDP 响应并转发到后面的 Peer1
  2. Peer2Peer1 发送一个 UDP 数据包,由于上一步的作用,Peer1 的 NAT 路由器已经建立临时转发规则,可以接收 UDP 响应,所以可以接收到该数据包,并转发到 Peer1
  3. Peer1Peer2 发送一个 UDP 响应,由于上一步的作用,Peer2 的 NAT 路由器已经可以接收 UDP 响应,所以可以接收到该数据包,并转发到 Peer2

这种发送一个初始的数据包被拒绝,然后利用路由器已建立的转发规则来接收响应的过程被称为 『UDP 打洞』

当你发送一个 UDP 数据包出去时,路由器通常会创建一个临时规则来映射源地址/端口和目的地址/端口,反之亦然。从目的地址和端口返回的 UDP 数据包会被转发到原来的源地址和端口,这就是大多数 UDP 应用在 NAT 后面的运作方式(如 BitTorrent、Skype 等)。

这个临时规则会在一段时间后失效,所以 NAT 后面的客户端必须通过 PersistentKeepalive 定期发送数据包来维持连接的持久性。

当两个对等节点(peer)都位于 NAT 后面时,要想让 UDP 打洞生效,需要两个节点在差不多的时间向对方发送数据包,这就意味着双方需要提前知道对方的公网地址和端口号,可以在 wg0.conf 中指定。

UDP 打洞的局限性

从 2019 年开始,很多以前用过的老式打洞方法都不再有效了。

以前很著名的就是 pwnat 开创的一种新的打洞方法,它能够在不需要代理、第三方服务器、upnp、DMZ、sproofing、dns 转换的情况下实现 NAT 中的 P2P 通信。它的原理也很简单:

通过让客户端假装成为一个互联网上任意的 ICMP 跳跃点( a random hop on the Internet)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让服务端能够获取到客户端的 IP 地址。traceroute 命令也是使用这项技术来检测 Internet 上的跳跃点。

具体来说,当服务器启动时,它开始向固定地址 3.3.3.3 发送固定的 ICMP 回应请求包(ICMP echo request packets)。

显然,我们无法从 3.3.3.3 收到返回的 ICMP 回应数据包(ICMP echo packets)。然而,3.3.3.3 并不是我们可以访问的主机,我们也不是想伪装成它来发 ICMP 回应数据包。

相反,pwnat 技术的实现原理在于,当我们的客户端想要连接服务端时,客户端(知道服务器IP地址)会向服务端送 ICMP 超时数据包(ICMP Time Exceeded packet)。

这个 ICMP 数据包里面包含了服务端发送到 3.3.3.3 的原始固定 ICMP 回应请求包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好吧,我们假装是互联网上的一个 ICMP 跳越点,礼貌地告诉服务器它原来的 ICMP 回应请求包无法传递到 3.3.3.3

而你的 NAT 是一个聪明的设备,它会注意到 ICMP 超时数据包内的数据包与服务器发出 ICMP 回应请求包相匹配。然后它将 ICMP 超时数据包转发回 NAT 后面的服务器,包括来自客户端的完整 IP 数据包头,从而让服务端知道客户端 IP 地址是什么!

现在这种类似的 UDP 打洞方法受到了很多的限制。除了 UDP 打洞之外,我们仍然可以使用硬编码的方式指定两个对等节点(peer)的公网地址和端口号,这个方法对大多数 NAT 网络都有效。

源端口随机化

如果所有的对等节点(peer)都在具有严格的 UDP 源端口随机化的 NAT 后面(比如大多数蜂窝网络),那么无法实现 NAT-to-NAT 连接。

因为双方都无法协商出一个 ListenPort,并保证自己的 NAT 在发出 ping 包后能够接收发往该端口的流量,所以就无法初始化打洞,导致连接失败。

因此,一般在 LTE/3G 网络中无法进行 p2p 通信。

使用信令服务器

如果所有的对等节点(peer)都在具有严格的 UDP 源端口随机化的 NAT 后面,就无法直接实现 NAT-to-NAT 连接,但通过第三方的信令服务器是可以实现的。

信令服务器相当于一个中转站,它会告诉通信双方关于对方的 IP:Port 信息。这里有几个项目可以参考:

动态 IP 地址

WireGuard 只会在启动时解析域名,如果你使用 DDNS 来动态更新域名解析,那么每当 IP 发生变化时,就需要重新启动 WireGuard。

目前建议的解决方案是使用 PostUp 钩子每隔几分钟或几小时重新启动 WireGuard 来强制解析域名。

总的来说,NAT-to-NAT 连接极为不稳定,而且还有一堆其他的限制,所以还是建议通过中继服务器来通信。

NAT-to-NAT 配置示例:

Peer1:

[Interface]
...
ListenPort = 12000

[Peer]
...
Endpoint = peer2.example-vpn.dev:12000
PersistentKeepalive = 25

Peer2:

[Interface]
...
ListenPort = 12000

[Peer]
...
Endpoint = peer1.example-vpn.dev:12000
PersistentKeepalive = 25

更多资料:

动态分配子网 IP

这里指的是对等节点(peer)的 VPN 子网 IP 的动态分配,类似于 DHCP,不是指 Endpoint

WireGuard 官方已经在开发动态分配子网 IP 的功能,具体的实现可以看这里: WireGuard/wg-dynamic

当然,你也可以使用 PostUp 在运行时从文件中读取 IP 值来实现一个动态分配 IP 的系统,类似于 Kubernetes 的 CNI 插件。例如:

[Interface]
...
PostUp = wg set %i allowed-ips /etc/wireguard/wg0.key <(some command)

奇技淫巧

共享一个 peers.conf 文件

介绍一个秘密功能,可以简化 WireGuard 的配置工作。

如果某个 peer 的公钥与本地接口的私钥能够配对,那么 WireGuard 会忽略该 peer

利用这个特性,我们可以在所有节点上共用同一个 peer 列表,每个节点只需要单独定义一个 [Interface] 就行了,即使列表中有本节点,也会被忽略。具体方式如下:

  • 每个对等节点(peer)都有一个单独的 /etc/wireguard/wg0.conf 文件,只包含 [Interface] 部分的配置。
  • 每个对等节点(peer)共用同一个 /etc/wireguard/peers.conf 文件,其中包含了所有的 peer。
  • Wg0.conf 文件中需要配置一个 PostUp 钩子,内容为 PostUp = wg addconf /etc/wireguard/peers.conf

关于 peers.conf 的共享方式有很多种,你可以通过 ansible 这样的工具来分发,可以使用 Dropbox 之类的网盘来同步,当然也可以使用 ceph 这种分布式文件系统来将其挂载到不同的节点上。

从文件或命令输出中读取配置

WireGuard 也可以从任意命令的输出或文件中读取内容来修改配置的值,利用这个特性可以方便管理密钥

例如可以在运行时从 Kubernetes SecretsAWS KMS 等第三方服务读取密钥。

容器化

WireGuard 也可以跑在容器中,最简单的方式是使用 --privileged--cap-add=all 参数,让容器可以加载内核模块。

你可以让 WireGuard 跑在容器中,向宿主机暴露一个网络接口;也可以让 WireGuard 运行在宿主机中,向特定的容器暴露一个接口。

下面给出一个具体的示例,本示例中的 vpn_test 容器通过 WireGuard 中继服务器来路由所有流量。

本示例中给出的容器配置是 docker-compose 的配置文件格式。

中继服务器:

容器配置

version: '3'

services:
  wireguard:
    image: linuxserver/wireguard
    ports:
      - 51820:51820/udp
    cap_add:
      - NET_ADMIN
      - SYS_MODULE
    volumes:
      - /lib/modules:/lib/modules
      - ./wg0.conf:/config/wg0.conf:ro

WireGuard 配置 wg0.conf

[Interface]
# Name = relay1.wg.example.com
Address = 192.0.2.1/24
ListenPort = 51820
PrivateKey = oJpRt2Oq27vIB5/UVb7BRqCwad2YMReQgH5tlxz8YmI=
DNS = 1.1.1.1,8.8.8.8
PostUp = iptables -A FORWARD -i wg0 -j ACCEPT; iptables -t nat -A POSTROUTING -o eth0 -j MASQUERADE; ip6tables -A FORWARD -i wg0  -j ACCEPT; ip6tables -t nat -A POSTROUTING -o eth0 -j MASQUERADE
PostDown = iptables -D FORWARD -i wg0 -j ACCEPT; iptables -t nat -D POSTROUTING -o eth0 -j MASQUERADE; ip6tables -D FORWARD -i wg0 -j ACCEPT; ip6tables -t nat -D POSTROUTING -o eth0 -j MASQUERADE

[Peer]
# Name = peer1.wg.example.com
PublicKey = I+hXRAJOG/UE2IQvIHsou2zTgkUyPve2pzvHTnd/2Gg=
AllowedIPs = 192.0.2.2/32
客户端配置:

容器配置

version: '3'

services:
  wireguard:
    image: linuxserver/wireguard
    cap_add:
      - NET_ADMIN
      - SYS_MODULE
    volumes:
      - /lib/modules:/lib/modules
      - ./wg0.conf:/config/wg0.conf:ro
    
  vpn_test:
    image: curlimages/curl
    entrypoint: curl -s http://whatismyip.akamai.com/
    network_mode: 'service:wireguard'

客户端 WireGuard 配置 wg0.conf

[Interface]
# Name = peer1.wg.example.com
Address = 192.0.2.2/32
PrivateKey = YCW76edD4W7nZrPbWZxPZhcs32CsBLIi1sEhsV/sgk8=
DNS = 1.1.1.1,8.8.8.8

[Peer]
# Name = relay1.wg.example.com
Endpoint = relay1.wg.example.com:51820
PublicKey = zJNKewtL3gcHdG62V3GaBkErFtapJWsAx+2um0c0B1s=
AllowedIPs = 192.0.2.1/24,0.0.0.0/0
PersistentKeepalive = 21

引用:

WireGuard 教程:WireGuard 的搭建使用与配置详解 – 云原生实验室

Logo

旨在为数千万中国开发者提供一个无缝且高效的云端环境,以支持学习、使用和贡献开源项目。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