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背景

当两个种群为争夺同一食物来源和生存空间相互竞争时,常见的结局是,竞争力弱的灭绝, 竞争力强的达到环境容许的最大容量。
使用种群竞争模型可以描述两个种群相互竞争的过程,分析产生各种结局的条件。

假设有甲乙两个种群,用以下参数表示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

 
种群数量x(t)y(t)
环境容纳量n1n2
种群增长率r1r2

按照Logistic规律有以下关系:

\large \frac{dx}{dt}=r_{1}x(1-\frac{x}{N_{1}})                     \large \frac{dy}{dt}=r_{1}y(1-\frac{y}{N_{1}})
其中:\large \frac{x}{N_{1}}可以理解为已经利用了的空间,则\large 1-\frac{x}{N_{1}}可以理解为尚未利用的空间。


当两个物种竞争或者利用同一空间时,“已利用空间项”还应该加上N2种群对空间的占用。则:

\large \frac{dx}{dt}=r_{1}x(1-\frac{x}{n_{1}}-s_{1}\frac{y}{n_{2}})\cdots \cdots (1)              \large \frac{dy}{dt}=r_{1}x(1-\frac{y}{n_{1}}-s_{2}\frac{x}{n_{2}})\cdots \cdots (2)
其中,s1:物种2对物种1的竞争系数,即每个n2个体所占用的空间相当于s1个n1个体所占用空间。
则有,s2:物种1对物种2的竞争系数,即每个n1个体所占用的空间相当于s2个n2个体所占用空间。
例:甲个体所占空间a,乙个体所占b,则\large s_{1}=\frac{b}{a}

当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n1时,甲种群中每个个体对自身种群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为\large \frac{1}{n_{1}}
同理,乙种群中每个个体对自身种群得增长具有抑制作用为\large \frac{1}{n_{2}}

由(1)(2)两式以及s1,s2可得:

乙种群每个个体对甲种群的影响为:\large \frac{s_{1}}{n_{1}}

甲种群每个个体对乙种群的影响为:\large \frac{s_{2}}{n_{2}}

因此可得,当乙物种可以抑制甲物种时,乙对甲的影响>乙对自身的影响,即\large \frac{s_{1}}{n_{1}}>\frac{1}{n_{2}};整体后得:\large n_{2}>\frac{n_{1} }{s_{1}}

同理有:

乙不能抑制甲:\large n_{2}< \frac{n_{1}}{s_{1}}

甲能抑制乙:\large \frac{s_{2}}{n_{2}}>\frac{1}{n_{1}};整理后得:\large n_{1}>\frac{n_{2} }{s_{2}}

甲不能抑制乙:\large n_{1}<\frac{n_{2} }{s_{2}}

于是在竞争过程中,由于n1,n2(环境容纳量)以及s1,s2(竞争系数)的数值不同,会产生如下四种结果:

 甲能抑制乙甲不能抑制乙
乙能抑制甲甲乙都有可能得胜乙得胜
乙不能抑制甲甲得胜

甲乙都不能抑制对方

(稳定平衡)

乙得胜:当乙种群密度达到了 \large \frac{s_{1}}{n_{1}} ,甲种群密度就不会再增长。

甲得胜:当甲种群密度达到了  \large \frac{s_{2}}{n_{2}},乙种群密度就不会再增长。

甲乙都有可能获胜:虽然存在一个平衡点,但是很不稳定,只要自然条件的微小波动造成偏离平衡点,那么其中占优的一方就会最终取得生存竞争的胜利。

甲乙都不能抑制对方:最终会趋于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都不发生变化,即:

\large \frac{dx}{dt}=r_{1}x(1-\frac{x}{n_{1}}-s_{1}\frac{y}{n_{2}})=0\cdots \cdots (1)

\large \frac{dy}{dt}=r_{1}x(1-\frac{y}{n_{1}}-s_{2}\frac{x}{n_{2}})=0\cdots \cdots (2)

满足(1)(2)即为种群平衡点。

 

Logo

旨在为数千万中国开发者提供一个无缝且高效的云端环境,以支持学习、使用和贡献开源项目。

更多推荐